官宣!第十六批徐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炉
徐汇区人民政府近日公布了第十六批徐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刺绣艺术、传统绳结技艺、宁国禅寺素斋制作技艺、沉香酒曲与沉香酒制作技艺四个项目成功入选新一批徐汇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起来看看吧:
刺绣艺术
刺绣作品《花鸟春喜图》
刺绣艺术,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传统艺术。产生于约2500年前,到清末民国初期,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在此期间,上海地区的“刺绣艺术”逐步形成了有别于苏、粤、湘、蜀四大名绣的独特风格。这里文人辈出,使刺绣大量吸收文人画风特点,形成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艺术风格。
刺绣作品《瑞气东来》
在技法及表现方面具有独到之处:针法多变,有齐针、套针、接针、施针、滚针、旋针等;配色丰富,利用劈线等传统手法,使彩色丝线的颜色能多达千余种,明暗渐变各有适配,在颜色表现上更为灵活,花鸟、人物、服饰、建筑等每处细节都能栩栩如生;画绣结合,刺绣作品不仅运用了刺绣技术,还加入了绘画的技巧。
刺绣作品《繁华》
除了传统刺绣的“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八字“箴言”以外,刺绣艺术特点鲜明: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
刺绣作品《八骏图》
刺绣作品《花荫双鹤》
宁国禅寺素斋制作技艺
宁国禅寺:传供斋菜
宁国素斋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素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最早追溯至南宋隆兴元年,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宁国素斋制作技艺包括传统面点、经典斋菜以及净素点心。其最大的特色是“真、纯、老传统”,严格用料,按照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而成。其经典是传统淮阳仿荤象形菜“老八样”和融合菜系的“新八样”,新八样融合现代素食饮食文化特色,兼容各大菜系,营养搭配均衡。
宁国禅寺素月饼
宁国素斋制作技艺中仍保留历史悠久的传供习俗,以108道斋菜(包含36道瓜果鲜花、36道斋菜、36道船点)的制作,从选材造型、色彩搭配及烹饪摆盘,均按照传统特定的仪轨和流程,完整承习了传供传统仪轨。
宁国素包
宁国素三鲜
宁国素蟹粉
宁国八宝粥
传统绳结技艺
绳结挂饰《女人花》
传统绳结技艺起源于上古先民们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每一个现今传世的绳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先人们智慧的结晶,美好祝愿的传承。
绳结框饰《花腿残红》
传统绳结技艺主要使用针板、珠针、大眼针、镊子、打火机等工具,通过穿、包、套、调等技法进行制作,将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十二种基础结进行变化、组合,最终编制成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结艺饰品。
绳结压襟《双福至》
上海地区的传统绳结也在吸收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地特色,在展现形式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饰、鞋帽等装饰性结艺,通过与不同材质的主体相互搭配,创造性改良,成功地打造出绳结珠宝胸针、耳环、项链、手链、戒指、大型绳结饰物等。
绳结框饰《庭院深深》
沉香酒曲与沉香酒制作技艺
沉香酒曲
沉香酒,是由沉香制成沉香酒曲酿造而成,肇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中期曾为用量巨大的宫廷御酒。晚清以后其酿制技艺几近断绝。2008年,沉香酒恢复保护性生产。
发酵中的沉香酒曲
沉香酒酿制的核心是沉香酒曲制作技艺。有别于其他酒曲和香药曲制作技艺,沉香酒曲制作中要进行四次调香。制作前要将不同产地和品种的沉香,按照发香温度的不同,拼配成适合发酵的“复合沉香”,再加入不同香气走向的花果香料制成“沉香合香”,使其香味更加丰富而悠长。
在沉香酒曲制作时,将“沉香合香”与具有不同功效的香药材,按“君臣佐使”原则配伍,保证沉香功效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沉香酒曲发酵前还要在表面洒上沉香粉,使曲团内外的沉香在不同的发酵温度条件下散发出不同香气,并完全沁润到曲团中。最后再配合具有特色的香气提取和酿造工艺,其沉香酒酒体饱满,沉香气息浓郁,韵味丰富,口感甘醇芳香。
沉香酒产品
· END·
猜你喜欢:
三月限定!繁花盛放等你来打卡
这个角度的衡复,99%的人没有见过!
“百姓汇世界”拍了拍你,快来看大家的“幸福年”
营商春风暖徐汇|治疗肿瘤、眼科疾病等!这家企业致力于解决更多临床需求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